2024-07-25 浏览量:1266
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储能技术,包括锂离子电池、液流电池、飞轮、压缩空气、氢储能等,被认为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。
新型储能又分为电源侧、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。其中,电网侧储能是指电力系统中能接受电力调度机构统一调度、响应电网灵活性需求、能发挥全局性、系统性作用的储能资源。
新型储能是否迎来了发展春天?
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新型储能是我国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支撑技术,也是抢占未来发展机遇、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。
近年来,自带光环的新型储能可谓乘风驭光而起,发展进入快车道。据统计,2020—2022年,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平均年增速达136.3%。2023年,新增投运规模同比增长超过260%,近10倍于“十三五”末装机规模。2024年,“发展新型储能”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。相关政策大力推动了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。
不少省份开始在新型储能装机容量上发力。
作为典型的用电大省和资源小省,广东的新型储能,尤其是电网侧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已走在全国前列。
一方面是新型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“压舱石”作用。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,新能源开发消纳规模不断加大、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需求不断提升。新型储能具有建设周期短、选址简单灵活、调节能力强、与新能源开发消纳的匹配性更好等优势,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势。
尤其是电网侧储能可以接受调度机构的统一调度,在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关键时刻能发挥顶峰作用,同时也能促进负荷低谷时段的新能源消纳,成为行业发展“香饽饽”。
此外,新型储能成本已下降近50%。成本是储能应用的核心。据统计,截至2023年底,全国已投运锂电池储能占比达97.4%,在新型储能中占绝对主导地位,且其价格呈下降趋势。
三年前,锂电池储能度电成本平均大约在0.8元—0.9元/瓦时。2023年,受上游原材料成本下跌及产业规模扩大等因素影响,锂电池价格不断下行,目前国内电芯价格已低于0.4元/瓦时,综合考虑系统效率和运维成本等因素,锂电池储能的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已降至0.40元—0.45元的水平,成本下降已趋近50%。
利好政策叠加成本下降,致使新型储能在广东各地“全面开花”。进一步提升了各地市电网供电可靠性和柔性调节能力。
未来两年,新型储能新增装机仍将呈快速增长态势。
新型储能盈利难题如何破解?
眼下,进入火热“黄金赛道”的新型储能,却不是个“赚得流油的行当”。
因此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配储是缓解盈利难题的方法之一。
参与第三方辅助服务市场交易,开展调峰辅助服务也是方法之一。新型储能电站按照电力调度机构的指令,通过在低谷吸收电力,在其他时段释放电力,从而提供调峰服务的交易。“目前,广东的第三方辅助服务市场一年大概开60次。”
电力现货市场近两年也成为新型储能创收的一条路径。2021年7月以来,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陆续发布多项推动新型储能发展和应用指导文件,明确新型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,鼓励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。在国家的层层鼓励推动下,各地也进行了相应实践。2023年10月,广东宝湖储能电站首次入市,在全国率先实现以“报量报价”方式参与现货市场交易。
因而,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是新型储能产业健康发展之“道”。
新型储能将何去何从?
2008年,分布式光伏兴起,在补贴政策和“十三五”规划的共同刺激下,分布式光伏进入快速发展期。补贴取消后,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持续降低,分布式光伏迈入了高质量发展时代。
新型储能的发展路径似乎与其不谋而合。但新型储能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,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。
安全是新型储能应用的基础。储能设备在某些条件诱导下,有发生热失控的风险,消防安全尤为重要。政府在印发新型储能调度管理规定时,将消防安全管理也纳入其中。当储能载体发生热失控后,可通过外部灭火、降温等安全措施阻止进一步的热蔓延或爆炸。当然要想实现储能设备的本质安全,还需不断提升系统、模组和电芯等的技术。
绿色是新型储能可持续发展的保障。2023年8月,欧盟《电池与废电池法规》正式生效,对电池企业提出电池护照、电池回收及碳足迹的强制性要求。因此,应从储能电池设计环节就考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影响因素,尽量采用绿色材料和可再生材料、延长电池使用寿命、采用易于拆解和回收的电池结构等。
新型储能在发展之初,政府出台政策,扶之上马,十分必要,但随着新型储能的不断壮大,也应该让其经历风雨、独立成长。
储能的高速发展,则相应配套使用的ups电源、逆变器等设备产业亦会获得同步发展,作为ups电源行业的老兵金武士ups电源厂家,已经准备好在储能市场蓝海里乘风破浪。